01
朋友的困惑,讓人深思
最近,一位從事人力資源和領導力發展多年的朋友,向我傾訴他的困惑:
1
來自我朋友的困惑
多年以來,他傾注心血設計的領導力發展項目,終于得以實施和完成;但目前總體回顧來看,成功率和有效性其實都很低。一方面,公司在高級人才和領導者發展項目上,雖然投入了很多的資金和精力,但到目前為止真正出類拔萃的領導者卻很少。
2
更讓他感到困惑和不解的是:
那些表現優秀的領導者,原本就具備領導者特質;而他自己精心挑選的高潛人才,并沒有被開發出多么出色的領導才能,依舊業績平平。在選擇接班人時,他公司老板,最終還是選了一位自己多年培養的親戚;而其他身居要職的關鍵高管,也大多是跟隨這位老板打拼多年的股肱老臣。
在我朋友看來,他自己精心設計的人才培養計劃,從目前來看,并沒有為公司帶來多少改變。因此,他深陷苦惱,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似乎沒有太大意義!
其實,對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,能在人力資源和領導力發展上,傾注如此大的心血和精力,可以說是比較少見的。當然,我朋友的這些真實感受,是不可能講給公司內部人聽的。但他分享的事例,確實發人深思,尤其是讓我對領導力的發展問題又有了新的認知!
在與他的討論中,我也逐漸認識到:領導者本身是無法被培養的!在某種意義上,領導者只需被點燃!
02
問題的核心,在于兩個關鍵點
這里,我們必須要認清兩個關鍵的問題或者說是誤區。
第一、只有領導者才能帶出領導者。
這是我在GE工作時,在GE內部流傳的一句話。其實當時,我對此并沒有特別深刻的理解。但這些年,從事了咨詢和教練工作后,我卻越發有了深刻的體悟。
一位領導者,要對他人施加影響或培養他人,他自己必須先是一位具有卓越領導才能的人。否則,他無法識別潛在的領導者,更無法施加正確的影響,讓他的跟隨者成為領導者。這看起來是一個悖論,就像古人常說“龍生龍、鳳生鳳,耗子生來會打洞”,但這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
因為領導者的培養,不僅會耗費大量精力和心血,還需要一些人格的培養和歷練。很大程度上,它與技能無關,而關乎認知,關乎關鍵時刻處理問題的態度和心智模式。
只有那些經過歷練的真正的領導者,才能施以這樣的訓練和培養,才能在關鍵時刻影響追隨者并給予建議,才可能給追隨者設定各種歷練自身的情境,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!
GE認為:領導者的發展,70%應該在“行動”中學習,在“實踐”中操練;剩余30%,才是關于人力資源培養計劃,比如上各種培訓課程等。因為領導者品格的形成,處理問題的能力、眼界和膽識等等訓練,都必須在各種實踐情境中才能得以展現。而虛擬的課堂學習,即使是領導力教練,也很難達成這樣的效果。
但是,在現實中,真正能幸運地得到領導者指導,并手把手將他們培養成下一代領導者的人,能有多少呢?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企業,還是愿意用自己的元老,并通過多年在實踐中的打磨,逐漸將這些領導者培養出來。
第二、領導者技能不需要培養,最重要的是點燃領導者的內心。
當前,市面上很多領導力發展項目,很多公司盛行的領導力培養計劃,更多傾向于宣傳各種領導技巧、領導模式,或者用領導力模型進行測評,進而給予他們專項的輔導和課程。在我看來,這些都偏于皮毛,囿于表象。
這也是我這位朋友的困惑之處。
一位真正的領導者,如果迸發出領導力,必然是因為他內在的責任感和工作激情被點燃。這種責任感,讓他看到自身與被賦予的工作任務之間,有著緊密的關聯性;甚至有時,讓被培養的領導者有一種“舍我其誰”的責任感和使命感。只有這樣,他內在的潛力才會被完全激發出來,而領導力素質和能力等方面,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習得。
但如何點燃一位領導者的內心呢?如何讓他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?如何讓他迸發出持續燃燒的熱情呢?有時,需要前任領導者的激發;有時,也要靠一些獨具慧眼的專業人士去點撥…
這也是我在多年的管理工作和咨詢實踐中,發現的基本規律。總結一下:領導者,要靠領導者培養;而領導者的培養,更多在于“點燃他的內心”!
當我把上述觀點講給朋友聽后,他豁然開朗!他不僅重新調整了領導力發展項目的思路,還計劃把公司的董事長、總經理引入到繼任人發展計劃中,讓他們在退休前能培養出更多真正的領導者,換句話說:去點燃更多領導者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