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地篩選高端人才的做法,大同小異,但基于規模、業務范圍、成本控制等原因,在一定程度上卻有了天壤之別。
一、專業獵頭公司只接能做的單子
獵頭行業公司,什么行業都可以做,但獵頭公司卻是“看單吃飯”。優秀獵頭公司往往只集中在幾個領域,著名的獵頭巨子光輝國際,主營業務也無外乎涉及高科技產業、金融服務業、保險業、工業制造業、消費品行業等。
專業獵頭利用行業分析、人才圈子、生活圈、社交網絡等各種渠道獵取各行業高端人才。一般情況,市面上競爭型崗位,傾向于在同行中搜尋;創新型公司,傾向于在既定行業、甚至陌生領域中有所了解的企業領袖等高端人才。盡管如此,獵頭搜尋的人才范圍還是比較狹小。這是因為獵頭行業本身的定位所在,只搜尋行業高端人才。
二、服務費用的利益驅動
商人逐利,毋庸置疑。當雙方出現合作意向時,獵頭公司將考察企業客戶的經營規模、市場口碑、支付能力等情況,再根據這個崗位評估需要完成訂單的時間、能否找到適合的人、能得到多少服務費。如果以上幾點都可行,會著手安排客戶走簽約流程。
三、職位的高端程度
職位的高端程度不同,意味著獵頭在搜尋人才時搜尋方向不同。將大公司的中層職業經理人,獵到同行的小企業做高層,乃至CEO;或者,把小公司的高層,獵到同行的大公司做中層。這種買賣自然讓客戶、候選人和獵頭都十分滿意。
另外,在獵頭行業還有一種常見的說法,高端的候選人不需要行業豐富的經歷。獵頭公司在獵取CEO之類的崗位時,并不太看重候選人的從業經歷,反而更關注個人性格、溝通能力、對事情的觀念、應變能力等,因為這些因素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發展潛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