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,面試雙方都希望在第一次的對話中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;基于企業更能招賢納才,基于面試者也多一份選擇企業的機會;然而恰恰是這些所謂的第一印象,導致了絕大多數企業不能全面的了解求職者,而求職者出于對工作的渴望會刻意的包裝自己,夸大信息,更甚者去說一些謊言來美化自己,這無疑是在面試過程之中帶來了極大的隱患。所以背景調查很重要,但是很多HR在做背景調查的時候也會存在一些誤區,專業獵頭跟大家一起來了解。
1. 背調調查核心崗位就行了
大家應該都看過很多背調文章了,告訴HR們對核心崗位背調的重要性。也有很多HR認為,背調這么麻煩,給一般員工做背調費時費力,還沒什么用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
要知道,一般員工也是公司的組成部分,他們的工作和行為都對公司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。而且相比高端人才,一般員工的簡歷造假情況也并不少——學歷造假、工作經歷造假、工作內容造假、工作時間造假等,可以說是防不勝防。
所以,一般員工和核心崗位員工都要做背調,而他們的唯一區別就是深度不同。
2. 在職員工無法做背調
大多數HR都會在員工就職之前做背調,以保證他在就職后能勝任工作,但給在職員工做背調,還是聞所未聞。畢竟,一是人家都已經入職了,覺得再做背調就沒意義了;二是一旦在職員工背調查出問題,那HR不就是在給自己挖坑嘛!
其實并非所有情況下都要調查在職員工,只是如果HR遇到這種情況:招來的員工已經入職,但是在工作中發現他并不能勝任工作,對這個員工的簡歷產生懷疑。這個時候,即使這個員工已經入職,想要得知他簡歷是否作假,不用擔心,HR也可以對他進行背調。
3. 背調采用“一招萬用”的方法
背調確實有“套路”——都調查什么?怎么查?用什么手段?采訪什么人?用什么話術?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,HR就必須“因人制宜”,不能所有人都用一個調查方法、問同樣的問題。
比如,一個做程序的員工和一個做文案的員工,在調查他們的工作能力時就要有不同的側重點。做程序的員工,要看他的專業技術能力;做文案的員工,要看他以前的作品和數據。靈活地運用調查方法,調查出的結果才能更可靠。